欢迎您的到来!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清晨的阳光伴着我们走进大山

——访公司2011年云南省五一劳动奖章得主谭国斌

时间:2012-07-08       作者:袁晓妍      来源:      点击:

 

     2012年5月24日我随同大理州电视台新闻中心记者一行4人到香格里拉县格咱乡烂泥塘矿区对探矿工程分公司2011年云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谭国斌同志进行采访。
     5月25日早,随着早晨一缕阳光,汽车从县城出发,行驶在蜿蜒的林区公路上,车后尘土飞扬;2个多小时后到达烂泥塘矿区探矿分公司项目部,从项目部负责李志宏、侯禄松那了解到探矿分公司在烂泥塘矿区计划完成6个钻孔,总设计钻探工作量6000米,目前已有一水文孔以703.26米终孔,谭国斌负责的钻孔设计孔深为1200米,于今年3月30日开孔,历时56天钻进1061米。
     了解完基本情况,来不及休息,我们直奔谭国斌机台的休息帐篷,进行谭国斌工作生活的采访;电视台记者小杨连忙把摄像机脚架打开架好摄像机,选择好拍摄的最佳角度和光线,电视台记者高老师从包里拿出一本小册子,用和蔼的语气和谭国斌交流起来,采访过程中高老师问到家里爱人和孩子的情况时,谭国斌说:“对不起爱人和孩子。”孩子出生几天他就赶回了工作岗位上,等再回家孩子已经可以扶着沙发走路,当他用父亲温暖的双手抱起孩子时,孩子大哭了起来。到孩子会说话了,他一次回家,孩子却对他说:“不要你,你回家去。”此时谭国斌低下了头,用手擦了一把脸说:“家就在这,孩子让我回家,回哪?”眼眶红了的他让整个采访在场的人不由的都沉默了,这或许就是从事地矿行业人员内心最脆弱的一面。当高老师问到:“听说你去年参加全国首届钻探技能竞赛获得金牌的骄人成绩,当你在回到工作岗位时,你有什么想法?”谭国斌用最朴实的话回答了高老师:“我们公司里无论是从专业理论水平还是实际操作能力比我强的人还很多,在那次比赛中我的运气比较好,组委会人员联系我说让我准备领奖的那一刻我都不敢相信能拿到金奖;回到工作岗位上后,只有更好的完成工作,不断学习理论知识,才能让我们不断的进步。”的确是这样的,谭国斌住的帐篷一边摆放着一些物品,一边是一张简单搭起的小床,中间放了一张书桌,书桌上整齐的摆放着一些专业用书和一盏小台灯、一把手电筒。还没去采访前,就从探矿分公司谢龙诚经理那了解到谭国斌很好学,他经常到谢经理这借一些专业类的书到工地上看。正因为是他好学肯干的原因,才使得原本不是学钻探专业的他,现在也能熟练的驾驭这项工作。
      简单的午饭后,我们准备到谭国斌机场上继续采访,从住地到机场看似不远的路程我们还是走了将近50来分钟,从海拔3500米下坡再上到海拔3600米的机场,路上我们还是小停留休息了几次,可与机场的钻工每天要往返工地和住地几次相比,觉得我真的很不给力。看到我们谭国斌负责的钻机机场前摆放着的钻杆和设备时,小杨记者问:“这些设备是怎么搬运上来的?”谭国斌回答到:“大多是人力扛上来的。”小杨记者连连感叹,这些钻杆、套管都是不轻的物件,更不要说钻机、柴油机等一件件扛上来,还要搭这么高的钻塔可真是不容易啊!谭国斌笑着说:“这样的高差还不算什么呢,原来我们工作过的地方高差比这高的多了,我们就是长期在这样的环境里工作的,小杨同志!”小杨看着我直摇头说:“你们这个行业真的太辛苦了。”伴着钻机的轰鸣声,两位记者在谭国斌的介绍下开始对钻探工作的步骤和工序慢慢了解,还没怎么听完谭国斌的介绍,小杨又扛起了摄像机拍了起来,或许这些小小的镜头涵盖了所有他们想了解的内容。看着机场同志认真记录着班报表,操机手专注的操作钻机,只有大山可以为他们作证,他们把青春奉献给了大山;看到机场旁岩心房里整整齐齐摆放着的岩心,这就是鉴证他们最好的劳动成果。
       采访工作接近尾声,从机场上回到住地,“桑拿房”的帐篷外几个休息的同志围坐在小凉棚里,走进一看原来他们在下象棋,你一句,我一句好热闹。两位记者也凑了上去指点了起来,面对矿区枯燥的生活,没有网络,没有手机信号,他们的业余生活实在乏味,这小小的象棋桌子可以给他们带来不少的欢乐。临走前,我握着谭国斌的手对他说:“为有你这样的同事,我感到骄傲和自豪。”
       在返回下关的途中,两位记者用了一个词语形容了此次采访工作,那就是——震撼!
 
IMG_2398袁晓妍_副本.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