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的到来!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南方地勘的这群测绘人

时间:2016-09-08       作者:王春芳      来源:      点击:

 

南方地勘的这群测绘人,他们来自于云南的各个地州,平均年龄只有28岁,他们衣着普通,常年穿梭于山间河谷,出入于田间地头,奔忙在各种建筑工地,备战一个又一个的测绘项目。测量时,不管是炎炎夏日,还是霜天雪地,晴天雨天,他们默默无闻,始终保持着精心勘测,精准出图的的宗旨,近年来完成了多个风场1500多平方公里的地形测量, 300多平方公里的城建测量及多个矿山测量。他们是一个42人的团队,他们用青春书写着这个职业带来的价值,用汗水和劳动诠释着对这个职业的忠诚!在地勘公司的荣誉册上,你可能找不到他们的名字,但在一年一度的的篮球赛场上,你可以看到他们矫健的身姿,轻盈的投篮,啦啦队嘹亮的欢呼。
他们没有惊天动地的业绩,也没有众人皆知的荣誉,我更没有刻意地张扬他们的成绩,我只知道他们一年大部分时间都在野外或在高海拔的地方进行着测量作业。条件艰苦,人烟稀少,环境恶劣,并且一干就是好几个月,用顽强的意志克服了遇到的种种艰难和困苦,用无私的工作态度和忘我的敬业精神、来炼就吃得了苦,打得了硬战的测量队伍。下面我讲述的就是这群测绘人在野外测量生活的一些故事画面。
那是2007年的4月,公司和德钦县羽龙矿业勘查有限公司签订了51KM条带状测量和43KM公路测量放线项目。两个项目都是该公司为了满足矿区交通运输而修建的一条公路,要从海拔1800米测量到4990米(也就是矿区所在地),并且带状地形测量结束后,根据公路选址设计的线路放样出公路。以周朝能、杨智彪为组长的测量小组接到任务后就积极筹备生产生活物资,于4月20日进入德钦县茂顶村,简单的吃住安排后,就开始测量了。进入江边(金沙江)1800多米的低海拔河谷地区,气候炎热,太阳的火辣辣的炙烤着每个队员,队员们挥汗如雨,被汗水浸透了的衣服穿在身上是粘粘的,他们就把衣服脱下来拧干再穿,有的甚至干脆丢在一边什么也不穿,为了保证精度又不能随意挪动。烈日的灼晒,脸晒黑了、身上凡是露出的皮肤都是由红到黑,皮也一层层地翘了起来,只有到了晚上,全身才会感觉到火烧火燎般疼痛。但队员却顾不得这些,还要把当天测量数据传入电脑绘制成图并检查有无错漏,以便第二天更好地开展工作。
高度越往上测,队员们徒步行走的时间越长就越辛苦,困难也就越大。当测到海拔3500米以上时,就要搬家了,队员们自背仪器,请了藏族老乡的马队驮运生活物资,住地帐篷搭在了海拔4000米的地方。可是第二天早晨,炊事员就病倒了,整个脸肿胀得变了样,皮肤和嘴唇的颜色都是清紫色的,凭着它们多年在高海拔作业的经验,知道炊事员这是严重的高山反应,应立即送下山,不然会有生命危险。于是连忙派人连背带扶地把炊事员送到海拔2500米中间站才转危为安。越往上,地势越陡,气候更恶劣,气温也越来越低,江边连衣服都穿不住,可是到了海拔4500米时,就要穿厚棉衣了,而且天气也是异常多变,本来还是阳光普照,转眼间却是雷雨冰雪交加,山上灌木丛浓密,荆棘较多,山顶白雪覆盖,再加上氧气稀少,队员们一天下来体力消耗较大,组长周朝能就安排炊事员给大家做美味的饭菜,并在生活上处处关心组员,条件虽然艰苦,但在他们在两位组长的带领下,小组队员团结互助,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顽强地克服了种种困难,当测完地形52KM后,又开始对整条线路进行放样,一直到10月27日才顺利地完成了43KM长的公路测量及放样返回了茂顶村,第二天从德钦县城返回下关途中天黑,在洱源的下山口游池住下。当晚,6个多月来它们才舒舒服服地洗了个澡,而农民工管建林和几个队员的大腿上竟然拔出了好多颗小刺……,这听说过吗?
2009年华能集团在洱源县马鞍山、2010年在巍山东山建立风力发电场。担任1:2000地形测量的是龚善荣副院长、尤建标等组长带领的测量小组。马鞍山风电场40 KM2和巍山东山风电场62 KM2 这样的大型风力发电项目,风电场选址都是在高山山脊,风势又大又猛烈,交通全部靠徒步行走。队员们测量时最大的困难,就是嘴巴根本就张不开说话,只好套上一顶土匪帽(小偷作案时戴的那种黑色的、只漏出两只眼睛)在打点时才可以说话沟通,风把测杆吹得左右摇晃,但还得死死稳住,不然它会影响精确度。更严重的是,在测量巍山东山风电场62KM2这个项目时,测区山上还有旱蚂蝗、山壁虱(都是毒虫),经常会爬到身上,稍不注意就被咬起一个大包。参加测量的组员中就有多名被咬伤,尤建标和另一名队员等到项目结束时才到医院不得不到做了手术。
     20139月,云南省地勘工程总公司为完成非洲的乌干达托罗罗苏库矿区 平方公里的地形测量及测量工程点的任务,周明远院长亲自带队一行6人来到了非洲中部与肯尼严交界的托罗罗矿测区,这里距赤道仅有70公里,气候炎热多变,气温高达40℃,语言不通,交流不畅,困难重重,但这群测绘人没有被困难吓倒。周院长更是和员工同吃同住,布设控制网,选点埋石 ,完成基础控制网之后,又一起上山进行艰苦的外业测量,开始几天,还请了当地的农民工和他们一快打标杆,可是一星期后,那些民工觉得太累了都不愿意来帮忙,他们只好自己跑尺。在山坡上,在陡崖边,他们一手拿着测绘仪器,一手挥舞着柴刀,边开路,边进行着精确的定位测量。一个人时常要在原始部落和大片原始丛林中穿行,孤独和危险常伴左右,还有许多叫不出名的毒虫,会防不胜防的来分享他们的美味,给他们的身上留下痛楚的印迹,更加让他们触目惊心的是,有时一抬头对面浓阴之下好像有好几双眼睛在虎视眈眈,顿时叫人毛骨悚然,一下子惊出一身冷汗,待惊魂稳定之后,才发现那不是非洲的狮子野兽,而是当地的非洲居民,因他们的皮肤是黑色的,在浓阴下,只看到眼睛和牙齿的颜色,才会让他们感觉到这么的恐怖。就是这么一群人,在两个半月的时间用他们过硬的专业技术和敬业的精神,在规定的时间帮助甲方顺利完成了任务,得到了非洲人竖起大拇指的高度称赞!
     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严谨、精准、高效”,是对测量最准确的概括,“勤奋、认真、吃苦、进取”是对这群测绘人测绘工作的真实写照,正是因为这群测绘人一步步、一天天的努力,才有了南方地勘测绘项目的做大做强,冲出了云南,走进了非洲;一身身的汗流浃背,一天天的辛苦付出,一个个的不眠之夜,才成就了南方地勘测绘人的光荣使命。这就是南方地勘的测绘人,他们默默无语、他们四海为家,他们勇往直前,他们顾不上父母殷切的期盼和妻儿望穿秋水的等待,更没有时间去享受花前月下的浪漫,但他们却用专业和男子汉的担当测绘出祖国的大好河山,用踏实、积极、勤奋的态度来定位光荣的测绘工作,把美好的青春和汗水奉献给了测绘事业,描绘出锦绣山川一幅幅优秀俊美的画卷。